公司新闻

拉丝废水处理的工艺过程

更新时间:2011-09-11 14:11 来源:未知 点击数:

金属拉丝废水的处理工艺

拉丝废水处理的工艺过程大致为:拉丝废水的集中→去除杂质→破乳→取油→水质净化→取水样化验→废水排放或供再循环使用。主要过程是去除杂质和破乳。

去除杂质就是将拉丝液在工作中带入的碎屑、砂轮粉末等杂质及时去除。常用的净化方法有:过滤法和分离法。过滤法是使用多孔材料,如铜丝网、布质网、泡沫塑料等制成过滤器,以除去在工作时拉丝液产生的杂质;分离法是应用重力沉淀、惯性分离、磁性分离等装置,除去在工作时拉丝液产生的杂质。实际生产中常将几种方法综合使用。

破乳主要是将油水两相分离,其原理是向拉丝液中加入含Ca2+、Na+、Al3+等金属离子的盐类化合物,使拉丝液中表面活性剂与其生成不溶性皂类,因而产生了凝聚[2]。常用破乳方法有:化学法、机械物理法、物理化学法、电化学法。

化学破乳法[3-5]是向拉丝液中投加酸、盐或电解质等化学试剂,通过化学作用使拉丝液脱稳、破乳,实现油水分离的目的。化学破乳法是目前国内外普遍用来提高水质处理效率的一种既经济又简便的水质处理方法,由于它对原水水质要求低,处理工艺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能耗低,对大、中、小型企业废拉丝液处理皆适用等特点而被普遍应用[6]。

3 金属拉丝废水处理实验

以赛特电工生产车间的废拉丝液为研究对象,选用化学破乳法,通过实验室实验,选择了合适的电解质和混凝剂及处理条件。

实验水样取自赛特电子拉丝车间拉丝液池,样品为棕褐色液体。经检测,COD含量为11 233 mg/L,pH值8.4,拉丝油含量为4%。其中,COD用重铬酸钾法测定,pH值用玻璃电极法测定。拉丝废水处理研究新进展

金属拉丝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中,在吸附剂的选择、研发和膜分离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多新进展。

有机膨润土经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铵等长链有机阳离子化合物改性后进行乳化油废水处理,去油率可高达98%,可有效去除乳化油。且在酸性条件下,与盐析作用协同除油,破乳效果更好。美国的George R.Alther[8]称用季铵对膨润土、黏土、沸石进行改性后,它们就成为亲油的物质。用改性膨润土去除乳化油、油脂和溶解油。改性后的黏土对处理机械行业含油废水效果很好,其去除率是活性炭的5~7倍,而其干重只有活性炭的50%,且价格便宜,是含油废水处理的一个发展方向。国内有人提出用蛤蜊壳粉有机改性后用于去除水体中的乳化油[9],实验表明,油去除率为44%~98%,COD去除率为52%~93%。清华大学曹乃珍等[10]对膨胀石墨水中吸油行为及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膨胀石墨作为新型吸油材料,在处理水面浮油和处理水中乳化油时比聚氨酯和活性炭具有更优良的性能,无论对各种单纯油类、水面浮油以及乳化状液中的油和低含油废水中的油都有极好的吸附脱除能力[11]。

此外,煤渣、焦炭也被用于吸附剂的研究,并取得很好的处理效果。膜分离法是一种新兴的除油方法,发展很快。超滤工艺用于拉丝废水处理,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阶段。日本Mitsutoshi Nakajima[12]等分别用膜过滤和硅藻土吸附对乳化油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处理,用色谱法测定的结果表明,超滤对乳化油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去除率分别为97%和90%,微滤的去除率为39%~61%和16%~19%,硅藻土吸附的去除率为40%~49%和8%~14%。可见超滤的处理效果显著。美国还研究出动力膜,将渗透膜做在多孔材料上,应用于水处理。近两年又有动态膜的概念被提出,即利用废水中原有的或添加的物质,使其在过滤过程中在膜材料上形成一层膜,从而提高过滤性能。

目前,我国拉丝油的各种处理方法各有优缺点,对于金属拉丝废水而言,单纯采用一两种工艺技术处理就满足处理要求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方法的选择应取决于实际废液的性质,还有环境和经济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必须综合考虑拉丝废水的组成成分和各种组合工艺方案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